打造社區科普大品牌 引領文化發展助推黨建提升
來到延吉市河南街道白菊社區,濃厚的科普文化氛圍撲面而來。
社區科普大學活動室里,姜麗君老師為50位居民講解夏季養生知識,樸實風趣的語言獲得大家陣陣掌聲。

科普大學開展《歌唱祖國 輝煌70年》活動

科普大學徒步隊開展“踏秋之旅”活動
走在布爾哈通河沿岸,科普大學徒步隊身穿統一運動服,高舉紅色大旗,昂首闊步地走來。
在老黨員李連德家中,安今淑老師正為家庭黨校身體不便的10位學員進行“傳承紅色基因,弘揚民族精神”講座,大家通過流動課堂上門送學的形式,保持學習的連續性, 提高思想道德素質。
河南街道白菊社區黨總支堅持以黨建為統領,立足居民高品質文化需求,以“推動科學發展,促進社區和諧”為目標,通過文化引領、品牌帶動的方式,積極打造和諧溫馨的社區家園,在不斷滿足轄區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時,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。
整合科普資源 打造科普工作品牌

居民在社區科普大學“家庭黨校”學習科普知識
為進一步拓展科普工作內涵,拓寬科普工作渠道,白菊社區大膽實踐,充分挖掘現有資源,整合出一批寶貴的社區科普財富,依托社區原有的文化室、圖書室、活動室,將原有的社區文化功能賦予了新的科普內涵。創辦“社區科普大學”,充分利用轄區內人才資源,招聘、選拔了一批有知識、有水平,大家信得過的離退休老校長、老局長、老教師,組成了既有教學經驗、又有較高理論政策水平的科普大學講師團,并成立了科普大學黨支部和校務委員會。
白菊社區不斷創新特色載體活動,樹立了一批叫得響、立得住的社區科普品牌,進一步提高社區科普服務能力和質量,讓居民接受更系統、更全面、更高層次的科普教育。
開辦社區科普“天天課堂”,開設涉及文藝、法律、理財、烹飪、科學、健身、公民道德等16科貼近生活、貼近實際的課程,保證學員每月學習時間不少于6課時,居民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行選課。積極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,吸收社區志愿者隊員152人,建立了擁有86人的徒步隊、120人的合唱團、79人的秧歌隊、317名學員的科普大學,使科普意識滲透到每家每戶。社區青春合唱團的“紅梅贊”在全國資源信息共享工程活動中被評為優秀節目獎,代表河南街道參加了延吉市“快樂延吉大舞臺”開場演出并受到市領導和居民的好評。白菊社區科普工作經驗曾在《新華報》《黑龍江朝文報》上發表,還多次在延邊州、市電視臺上播報。
完善科普工作機制 延伸科普教育管理觸角

科普大學舉辦《科技引領和諧 創全國文明城》課堂
白菊社區制定以社區書記牽頭總負責,社區干部成員參與實施的科普學習制度、科普知識考核制度、科普實踐制度等科普工作機制,以“全國科普日”“環境日”等為契機,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主題文藝匯演、知識競答、演講比賽,并走出家門,到革命老區井岡山、俄羅斯參加活動。
在轄區開展科普樓棟、科普家庭評選活動,科普學員趙順福、李東淑、楊寶榮、王清賢等家庭被街道推選為科技示范家庭,通過樹立典型,帶動全體居民積極向上,主動學習。
為有效解決轄區老學員行走不便、不能按時參加科普活動等學習難題,社區開設“家庭黨校”作為轄區黨員的思想教育室、政策宣傳點、信息交流園和文化養老普及站,延伸了科普教育管理觸角,成為了科普學習的新陣地。家庭黨校的建立,使一大批老學員積極參與到社區科普活動中,極大地拓寬了科普大學發揮作用的渠道,增強了科普大學的吸引力和凝聚力。
社區科普大學活動室里,姜麗君老師為50位居民講解夏季養生知識,樸實風趣的語言獲得大家陣陣掌聲。

科普大學開展《歌唱祖國 輝煌70年》活動

科普大學徒步隊開展“踏秋之旅”活動
在老黨員李連德家中,安今淑老師正為家庭黨校身體不便的10位學員進行“傳承紅色基因,弘揚民族精神”講座,大家通過流動課堂上門送學的形式,保持學習的連續性, 提高思想道德素質。
河南街道白菊社區黨總支堅持以黨建為統領,立足居民高品質文化需求,以“推動科學發展,促進社區和諧”為目標,通過文化引領、品牌帶動的方式,積極打造和諧溫馨的社區家園,在不斷滿足轄區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時,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。
整合科普資源 打造科普工作品牌

居民在社區科普大學“家庭黨校”學習科普知識
白菊社區不斷創新特色載體活動,樹立了一批叫得響、立得住的社區科普品牌,進一步提高社區科普服務能力和質量,讓居民接受更系統、更全面、更高層次的科普教育。
開辦社區科普“天天課堂”,開設涉及文藝、法律、理財、烹飪、科學、健身、公民道德等16科貼近生活、貼近實際的課程,保證學員每月學習時間不少于6課時,居民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行選課。積極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,吸收社區志愿者隊員152人,建立了擁有86人的徒步隊、120人的合唱團、79人的秧歌隊、317名學員的科普大學,使科普意識滲透到每家每戶。社區青春合唱團的“紅梅贊”在全國資源信息共享工程活動中被評為優秀節目獎,代表河南街道參加了延吉市“快樂延吉大舞臺”開場演出并受到市領導和居民的好評。白菊社區科普工作經驗曾在《新華報》《黑龍江朝文報》上發表,還多次在延邊州、市電視臺上播報。
完善科普工作機制 延伸科普教育管理觸角

科普大學舉辦《科技引領和諧 創全國文明城》課堂
在轄區開展科普樓棟、科普家庭評選活動,科普學員趙順福、李東淑、楊寶榮、王清賢等家庭被街道推選為科技示范家庭,通過樹立典型,帶動全體居民積極向上,主動學習。
為有效解決轄區老學員行走不便、不能按時參加科普活動等學習難題,社區開設“家庭黨校”作為轄區黨員的思想教育室、政策宣傳點、信息交流園和文化養老普及站,延伸了科普教育管理觸角,成為了科普學習的新陣地。家庭黨校的建立,使一大批老學員積極參與到社區科普活動中,極大地拓寬了科普大學發揮作用的渠道,增強了科普大學的吸引力和凝聚力。
【責編 王春榮】
微信 掃一掃 關注
《延吉新聞網》公眾號

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,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、共享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,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。